「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引自李白〈送友人〉一詩,原詩如下:
青山橫北郭,白水遶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其意義為:
青山橫臥於北城之外,白水繞經了東城下。在這裏我們道別之後,就要各自如飛蓬一般萬里獨行。遊子的行蹤好似天上浮雲居無定所,老朋友間別情依依卻終像落日一樣難以挽留。我們揮了揮手從此相辭而去,只聽得離群的馬兒蕭蕭的哀鳴。
青山橫北郭,白水遶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其意義為:
青山橫臥於北城之外,白水繞經了東城下。在這裏我們道別之後,就要各自如飛蓬一般萬里獨行。遊子的行蹤好似天上浮雲居無定所,老朋友間別情依依卻終像落日一樣難以挽留。我們揮了揮手從此相辭而去,只聽得離群的馬兒蕭蕭的哀鳴。
-------------------------------------------------------------------------------------------------------
成語: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解釋:庸人:平庸的人;擾之:自己擾亂自己。指本來沒有事,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
忙人無是非 閒人是非多 意思
分秒必爭、心無旁騖地為人群謀福利,“快樂忙”的人生;哪有空閒去招惹是非呢?有些人因為好懶成性,不為正事忙,反而惹是生非,喜歡計較某人做的少、某人做的不好。
結盧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辭官歸隱後,我並沒有離群索居,依然定居在人世間;唯一不同的是,不再有官場中人打擾我清靜。你問我是怎麼做到的,其實也沒什麼祕訣。只要此心能遠離名利的紛擾,不管住在何處,都能保有一分寧靜。
文字表達有其當下的情境,過度引申往往是造成誤解的最大主因。無視眼前表述,卻以他處理解的訊息做為判斷的依據,這種主觀意識與成見濃厚的心態,就可能造成無法理解文意的問題。
如九十年第一次基本學力測驗試題:
蘇軾〈記承天夜遊〉:「庭中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作者所呈現的心境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
(A) 忙人無是非,閒人是非多 (B)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C) 人莫樂於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 (D) 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 |
九十年第一次基本學力測驗的試題要求指出與作者心境最接近的文句,原文「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是作者寬慰自己和朋友都是沒有被俗務所役的閑人,才有夜遊的閑情逸致,才能欣賞到月光如水的美景。否則,到處都有月夜與竹柏,為何別人無法領略體會呢?文中還進一步暗諷奔走鑽營之徒汲汲於功名利祿,自然與美景絕緣,
由此推知(D)選項是正確答案。
由此推知(D)選項是正確答案。
同一素材,九十一年第二次基本學力測驗試題如下:(引文同上,此處省略)
本文末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表達出怎樣的感慨?
|
(A) 標榜自己有隨遇而安的修養 (B) 自嘲自己與張懷民一事無成
(C) 有閑情逸致才能欣賞到美景 (D) 無所事事的人才能欣賞美景 |
至於(C)選項「人莫樂於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意謂閑固然可樂,但若要從中獲得真正的樂趣,必須懂得做適當的安排,而非終日無所事事,因為無所寄託,人們必然會因無聊而煩悶,反而以閑為苦。雖言之成理,但就本文來看,顯然引申過度。
九十一年第二次基本學力測驗本題的焦點更集中,僅針對「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明辨其感慨。這句話的解讀如上述,因寬慰「吾兩人」沒有俗務纏身,才有閑情逸致欣賞美景,故答案為(C)。
至於選項(A),頗具誘答力,但實有過度引申之弊。蘇軾在貶謫黃州後利用公餘之暇寄情山水,處逆境卻無悲戚之容,的確具有隨遇而安的修養,這是我們在閱讀全篇之後對蘇軾生成的這一層認識,而他並未刻意在本文中標榜與稱揚自己在這方面的修養,故選項(A)並不恰當。
資料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